
议题:学习“加快建设教育强国”
时间:2025.6.28
主讲人:卢扬程
地点:腾讯会议
成员:卢扬程,苗建军,王磊,陈映亮,吴友娇,邓玉芳,王崇志
请假:王彬
本次学习围绕教育强国建设相关内容展开,深入学习了党的教育方针政策、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等重要内容。
(一)教育事业发展成就
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、党之大计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、加快教育现代化,确立 2035 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。在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下,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进,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、发生格局性变化:
学生发展成效显著:“五育并举” 理念深入人心,学校思政课建设加强,素质教育推进,时代新人茁壮成长。
教育获得感充实:建成世界最大规模教育体系,教育普及水平跨越,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 60%,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,学生资助覆盖全学段。
支撑发展有力: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提升,高校在人才培养和科研等方面贡献重大,职业教育为产业输送大量人才。
综合改革深入:教育评价体系完善,“双减” 改变基础教育生态,考试招生模式形成,促进学生、国家、社会发展。
国际影响力彰显: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性一类中心落户中国。
(二)当前教育发展形势
当前,世界百年变局加速,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,教育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关键。我国高质量发展推进,产业体系建设加快,人口发展有新特征,对人才数量和结构要求更高,群众对教育公平和质量期盼强烈,建设教育强国任重道远。
(三)教育强国建设目标与体系
要建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,应具备强大的思政引领力、人才竞争力、科技支撑力、民生保障力、社会协同力、国际影响力,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支撑。需全面构建思想政治教育、基础教育、高等教育、职业教育、终身教育、科技支撑、教师队伍、国际合作等八大体系,实现教育由大到强的系统跃升。
(四)教育强国建设需处理的重大关系
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:突出培养战略急需人才,造就拔尖创新人才;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,满足群众教育需求。
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:提升教学质量,培育核心素养;健全全面培养体系,纠正 “分数至上”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
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:完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适配机制,调整学科专业,优化资源配置,完善实习实践制度。
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:完善学校管理,依法治教,防范风险;深化改革,激发教师和学生活力。
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:坚定文化自信,走中国特色教育道路;借鉴国际经验,利用世界教育资源服务我国教育。
(五)教育强国建设重点任务
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: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政教育,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,推进思政课建设和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,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,拓展育人空间,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。
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: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,以需求牵引完善学科和人才培养,发挥高校科研作用,促进成果转化;优化高等教育布局,培养高层次人才,推进高校改革,构建职业教育体系。
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:以人民为中心,优化资源配置,推动义务教育均衡,关爱特殊群体,发展学前和高中教育,巩固 “双减” 成果;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,提升终身学习服务水平。
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: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,加强师德师风建设,提高培养培训质量;提高教师地位,保障待遇,维护权益,加大表彰宣传。 建设全球影响力教育中心:推动教育对外开放,统筹 “引进来”“走出去”,提升国际影响力;加强国际合作,参与全球教育治理。
(六)教育强国建设保障机制
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,完善教育领导体制。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,各级党委和政府优先发展教育,学校、家庭、社会协同配合,形成建设合力。
建成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,是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先导任务、坚实基础和战略支撑。全体人员应坚定信心,开拓创新,真抓实干,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不懈奋斗。